孩子一坐到書桌前就不知不覺駝背斜肩低頭?聽聞『網紅』坐姿矯正器可以幫助孩子們『挺拔身姿』『告別駝背』,這是真的嗎?
專家表示:坐姿矯正器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輔助孩子養成挺腰端坐的習慣,但是養成挺拔的身姿並非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不能永遠只依靠外在的力量。
究竟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們端正坐姿?記者請廣東省名中醫林定坤主任團隊來支招。
不能只依賴坐姿矯正器
林定坤教授介紹,坐姿矯正器的矯正原理在於,通過在書桌設計橫杆架或在孩子背部設計矯正帶等施加外力的方法,使孩子被動地挺直軀乾,保持頭部與桌面的距離,起到矯正不良坐姿的效果。
坐姿矯正器能夠通過施加外力的方式,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坐姿。但是,養成挺腰端坐的習慣需要內外合力。如果僅僅只依靠外力的作用,沒有培養孩子挺腰端坐的意識,沒有讓孩子形成自身的肌肉力量和習慣,那麼在離開矯正器後,孩子很有可能『打回原形』,恢復原來錯誤的坐姿。
除了坐姿矯正器之外,我們還要為孩子挑選一套合適的桌椅。桌椅太低,會讓孩子不由自主地俯身低頭、彎腰弓背頸前伸,導致頸椎勞損。
如何挑選桌椅高度?
通過觀察孩子挺腰端坐時手肘部的相對位置,可以粗略判斷桌椅高度是否適合書寫。
衡量桌椅高度是否合適的簡單標准是:坐在椅子上,小腿自然下垂,腳掌著地,當大腿和地面平行時,此時的椅高就是你最適合的。兩肘部放在桌上,上臂自然下垂,垂直桌面,背部挺拔,肩部能保持平直,此時眼睛到桌面的距離約為30-35厘米左右;同時,在桌面下,膝蓋有自由活動的空間。
發育期的孩子成長速度快,從經濟角度考慮,建議購買高度可以調節的桌椅,以適應孩子的成長變化。
兩個放松動作緩解疲勞
林定坤提醒,保證坐姿正確,需要有意識培養挺腰端坐的習慣。要孩子能夠自覺地保持挺腰端坐,意識到錯誤坐姿的弊端和挺腰端坐的好處。這需要家長們時刻關注孩子的坐姿,及時提醒,告訴孩子更多與坐姿相關的知識。
另外,久坐學習容易讓孩子的頸、腰椎感到疲勞和不適。這時候,可以通過做一些伸展動作,舒緩頸、腰椎的壓力,起到保護脊椎的作用。這兩個放松動作,在課間及早晚均可練習。
雙手托天
1.挺腰端坐,呼吸平順;
2.雙掌傾斜45°相對,平舉於胸前;
3.緩緩吸氣,雙手逐漸上抬,並翻掌,至最高點呈『雙手托天』姿勢,微抬頭約30°;
4.緩緩呼氣,雙手逐漸下放至胸前,恢復兩手掌傾斜45°相對;
5.重復上述動作,一吸一呼為一次動作,每節課間練習10次,每日早、晚各練30次。
立地轉身
1.站立位,抬頭挺胸,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2.雙手上抬,翻掌至掌心向天,呈『雙手托天』姿勢;
3.緩緩吸氣,雙腳立定不動,軀乾向左側旋轉至最大幅度;
4.緩緩呼氣,軀乾逐漸回復中立位;
5.向右側重復上述轉體動作;
6.重復上述動作,一左一右為一次動作,每節課間練習10次,每日早、晚各練30次。
兩個動作強化腰背力量
孩子還可以通過鍛煉強化自身的肌肉力量,在學習中保持挺腰端坐的狀態。這兩個動作可在晚上睡覺前練習。
仰臥蹬腿
1.平臥位,雙腳並攏,腳背勾起;
2.吸氣,用力將雙腿伸直,抬高至與床面形成45°-60°夾角,交替蹬腿;
3.注意每次蹬腿時均需保持膝關節最大程度伸直,以及腳背勾起;
4.保持平穩呼吸,蹬腿結束後,伸直雙腿,保持伸直、勾腳背狀態,緩緩放下,以雙腿與床面接觸不發出聲音為標准;
5.重復上述動作,一左一右蹬腿為兩次動作,睡前練習100次。
仰臥背伸
1.俯臥位,雙足打開與肩同寬;
2.緩緩吸氣,背部用力,使胸前及大腿前面離開床面,保持上肢向後外展及下肢伸直,成『燕子飛』姿勢。維持5-10秒後,緩緩呼氣,慢慢放松至俯臥位;
3.重復上述動作,一起一落為1次動作,睡前練習20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香坊區黨員乾部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戰斗堡壘築牢在一線2021/02/03
- 23歲的孟美岐給周傳雄當導師遭質疑:她憑什麼?2021/02/01
- 國際足聯主席:新版世俱杯將成為全世界最好的俱樂部賽2020/12/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文旅部提醒游客春節不安排出境旅游
- 第四批國家藥品集采開標 平均降價52%
- 明確!拍違探頭等電子監控設置地點要公布
- 小學設『爸爸接送日』:父愛不應朦朧,父教不應缺位
- 緬甸民盟說溫敏和昂山素季將被關押至15日
- 日本通過涉疫法案懲罰違規者 拒絕住院最高罰50萬日元
- 希臘年紀最小死亡病例 15歲女孩新冠肺炎搶救無效去世
- 世衛組織:預計未來幾十年癌癥病例數將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