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健康  >  龍江醫訊
搜 索
95歲老婦多發結石疼的束手無策 專家高超技術將結石全部取出
2018-01-30 15:5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徐勁松 董宇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通訊員 徐勁松 董宇翔) 1月24日,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采用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RCP)技術,成功在一名95歲的馮姓老婦膽總管內取出5塊大大小小的結石,其中最大的一塊達1.4X1.6cm。術後,入院以來一直因結石疼的吃不下去飯的馮奶奶終於開始主動要求進食,也讓陪在馮奶奶身邊的家屬們松了一口氣,在他們看來,手術是他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據省醫院消化病院院長任旭介紹,馮奶奶因結石導致的上腹部疼痛已經半年多了,去年8月份開始就在多家醫院輾轉治療,被診斷為膽總管多發結石及膽囊多發結石,應該立即予以取石。但考慮到馮奶奶已經95歲高齡,且結石較大,並伴有肺部炎癥、多發房早室早等,醫院均以操作風險高而表示無法行取石術,只能給予藥物保守治療,實在太疼就打個止痛針。無奈之下,馮奶奶和家屬只能選擇保守治療。

  而近期,馮奶奶因結石導致的疼痛越來越頻繁,抱著最後一線希望,馮奶奶被家人送到了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住進了消化二科。入院後,主治醫生立即對馮奶奶進行相關檢查,給予多髒器指標監測,復查超聲顯示:膽總管大結石,低位膽道梗阻。同時請示任旭院長,任旭院長在仔細查看患者詳細的病歷資料後,建議請麻醉科、呼吸科、心內科會診後綜合評估,如狀態允許可以行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取石術。

  任旭院長表示,患者已經95歲高齡,平常就有肺部炎癥,多發房早室早,且入院時腹痛加重,伴發熱,體溫達38.5度,不能進食。在這些條件下,為患者進行手術取石確實風險極大,不光是手術操作上有風險,同時對麻醉師也是極大的考驗。但考慮到馮奶奶被結石折磨的非常痛苦,保守治療已經不見效,疼的甚至都連飯都吃不下去,任旭院長還是決定克服一切困難,為馮奶奶進行微創手術取石治療。在和家屬多次溝通後,家屬最終也一致決定,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為馮奶奶將結石取出來。

  為確保取石過程萬無一失,任旭院長和省醫院南崗院區麻醉科刁宏偉主任及其他相關科室主任進行了多次術前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計劃和突發事件預案。一切准備妥當後,在入院後的第六天,馮奶奶被推進了內鏡室,由任旭院長親自行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取石術。

  首先刁宏偉主任為馮奶奶進行了靜脈全麻,考慮到馮奶奶的實際情況,刁宏偉主任為其制定了一個特殊的麻醉方案。『這個方案既要解決疼的問題,還要解決鎮靜的問題,然後還不能把患者麻的特別深,麻的特別深的話,容易造成病人器官恢復的特別慢,產生衰竭,發生危險。』

  麻醉成功後,任旭院長開始了熟練的操作,由患者口部置入十二指腸鏡,經食管和胃部,直達十二指腸降部並找到十二指腸乳頭。隨後經乳頭插入導管,注入造影劑造影。通過造影顯影,馮奶奶膽總管內的所有結石在熒光屏上全部呈現到了任旭院長的面前,最大一個達1.4X1.6cm。

  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任旭院長開始為馮奶奶進行取石操作:在內鏡下,給予乳頭切開,球囊擴張,在最短時間內,將結石一個接一個的精准找到並通過網籃完整取出。在五塊結石全部被成功取出後,手術順利結束,馮奶奶被推回到病房繼續康復。

  刁宏偉主任感慨的說道:整個麻醉過程都在准確的監護引導下,根據這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實時的進行給藥。由於任旭院長豐富的臨床經驗,手術進行的很快,可以說是一氣呵成,沒有多餘步驟,也沒有浪費多餘的時間,也不需要我為了延長手術時間而注入過多的麻醉劑量。老人術後恢復的很好,家屬很滿意。

  據任旭院長介紹,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並發癥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近年來深受患者歡迎,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經成為當今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同時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取石不同於激光和機械碎石,可將結石完整取出(太大的不行),可以減少二次操作或反復操作,對於馮奶奶這種高齡並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來說,減少操作次數就減少了麻醉風險,減少了肺感染風險和減少了突發的心率失常風險。

  據了解,省醫院消化病院目前已經做過多例90歲以上高齡患者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取石術,最大患者年齡98歲,均取得成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責任編輯:王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