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健康  >  龍江醫訊
搜 索
紀念『國際愛耳日』哈市四院友情提示
2018-02-28 16:4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據統計,我國聽力語言障礙人數高達兩千餘萬人,其中兒童患者約為200餘萬人,7歲以下兒童約80餘萬,新生兒聽力損傷總發病率為9.5?以上,而且,聽力障礙者數量還以每年2—4萬的速度遞增。資料表明,30%以上的老年人有聽力障礙,需要康復服務和幫助。

  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強調優美的語音、悅耳的歌聲源於良好的聽覺。哈爾濱市第四醫院耳鼻咽喉科呼吁『防治嗓音病從我們做起』、『保護聽覺,從預防開始』。

  小心『隨身聽』對聽力的損害

  當下,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中,手機、耳機、『隨身聽』幾乎每時每刻地應用,尤其是年輕人耳插『隨身聽』更是覺得自己的樣子很酷帥,實際上卻潛藏著早聾10年的危險!

  很多人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戴上耳機聽一陣音樂,常常是放著音樂人卻已經睡著了。臨床中有不少這類患者,起初發現自己的耳朵開始有鳴音,聽不清楚,要別人重復很多遍。後來發展到全身神經系統都出現異常癥狀,經常頭暈頭痛,難以忍受,嚴重影響到正常學習和生活,更談不上歌唱了。

  經過醫生專業檢查發現,有很多經常性戴耳機的患者聽力比常人下降近40分貝。其中青少年人數居多,很多學生看書、吃飯,睡覺都塞著耳機,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很多家長因為自身不使用耳機,對其也沒有深入了解,從未想過長期使用耳機可致噪音性耳聾,就誤以為這是孩子們娛樂的一種方式,不以為然。

  哈四院耳鼻喉科專家提示:長時間佩戴耳機,會使耳部供血嚴重不足,並造成耳部細胞水腫。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患上『失聰』,與長期處於嘈雜環境中,逐漸由短暫失聰演變成永久失聰的情況是相同的原理。

  人使用耳塞機聽聲,聲音能量直接到耳蝸,沒有經過外耳、中耳的消解,長時間就會損害到內耳柔弱的毛細胞。據統計,內耳毛細胞、神經受損的感音神經性耳聾病人佔到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內耳裡的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感音神經性耳聾基本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警惕耳毒性藥物致聾

  很多藥物都能損傷耳朵,醫學上稱耳毒性藥物。該類藥物毒副作用主要損害第八對腦神經(位聽神經),中毒癥狀為眩暈、平衡失調和耳鳴、耳聾等。已知的耳毒性藥物有近百種,常用者有氨基?類抗生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霉素等),抗癌藥(長春新鹼、2-硝基咪唑、順氯氨鉑),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等),抗瘧藥(奎寧、氯奎等),袢利尿劑(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劑(保蘭勃林),鉈化物制劑(反應停)等,其中氨基?類抗生素的耳毒性在臨床上最為常見。醫生推薦預防耳聾方法

  1、音量勿超最高檔60%。一般播放音樂電器聲音調到最高檔時會超過130分貝,音量等同噴氣式飛機起飛聲音。而人類耳朵感覺舒適的音量不宜超過75分貝。選擇的音量檔以不超過最高檔的60%較為合適。

  2、使用耳罩式耳機。長時間帶耳塞式耳機,直接刺激耳部神經,造成耳部供血不足,而耳罩式的耳機通過從外部搜集聲波,使用者無須提高『隨身聽』的音量與雜音抗衡,較能保護聽覺,會相應緩解耳部壓力、供血不足,但也不可長時間聽。

  3、遏制藥物濫用。慶大霉素等氨基?類抗生素對耳神經有極大的傷害,應科學合理使用。

  在3月3日『世界愛耳日』來臨之際,哈市四院鄭重強調:加強耳病預防,重視聽力,愛護耳朵!提高愛耳護耳意識!防止『隨身聽』泛濫!警惕耳毒性藥物致聾!樹立全民愛耳意識,減少耳聾發生!

  人體器官各有其功,感知世界,離不開健康的耳朵。願大家從今天做起,保護好雙耳,牢記『優美的語音、悅耳的歌聲源於良好的聽覺』。做一個幸福的聽眾,快樂生活的歌唱者。

責任編輯:王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