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訊 (孫立? 記者 杜筱) 近年來,伴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歌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增多,社會公眾因不當用耳,發生聽力損傷的風險日益加大。在3月3日,全國『愛耳日』來臨之際,黑龍江省殘疾人康復中心語訓部主任李海燕提示大家注意聽力健康,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李海燕建議,在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做到這幾件事,預防聽力損失的發生:
一、不要隨意掏耳朵。平時不要隨便用不潔的小木棒、發夾等挖耳止癢,以防損傷耳道深處的鼓膜,引起外傷性鼓膜穿孔和化膿性中耳炎等病變,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
二、減少使用用耳機聽音樂。經常使用耳機聽各種播放器:如MP3、MP4、復讀機、平板電腦、電視等設備,這些近距離高分貝的噪聲會造成人內耳的毛細胞損壞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噪聲性耳聾,這樣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戴耳機聽音樂應參照『6060』原則,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60分鍾)以內。
三、積極預防感冒。因為感冒能影響耳咽管(從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氣程度。感冒時有的人經常用力擤鼻涕到耳痛纔罷休,鼻涕從氣道跑到別的地方,直接使耳內壓力改變,很可能會將部分鼻涕擠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
四、不隨便使用抗生素。據研究信息顯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所以,使用藥物時一定要按醫生指示服藥,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寧及其衍生物等,以免發生藥物中毒性耳聾。
五、盡量避免耳朵受到外力傷害。參加游泳、跳水等運動時,注意不要讓耳朵先接觸水面,不能用手掌擊人耳部等,保護耳內鼓膜不受氣壓的刺激而發生外傷性聽力損失。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紀念抗戰勝利76周年:傳承愛國救國的精氣神
- 截至9月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 中秋假期火車票明起開售!疫情對出行有影響嗎?
- 暴雨黃色預警: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 多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積極評價中國舉辦服貿會
- 布隆迪政府呼吁停止將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
- 專訪:愛爾蘭和中國深化服務貿易合作機遇『巨大』
- 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 約90多萬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