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訊 (孫麗霞 丁蓮蓮 記者 杜筱) 3月3日是世界愛耳日。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我國1—7歲耳聾兒童有80萬,每1000個新出生孩子就有1—3個是先天性聽力損失,新生兒聽力篩查可減少聽力殘疾對孩子的危害。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自2003年開展新生兒(生後48小時左右至出院前)聽力篩查、2017年開展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以來,有效地提高遺傳性耳聾新生兒的檢出率,極大縮短隨訪和確診時間,降低或避免耳聾的發生。
據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趙華賢介紹,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嬰幼兒聽力損失直接影響其語言的形成,聽力損失必將阻礙兒童學習語言和正常交流,影響兒童正常的身心發展,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沈重負擔。我國殘疾人群共8296萬人,其中聽力殘疾約2780萬人,居我國殘疾之首。1—7歲耳聾兒童有80萬,每1000個新出生孩子就有1—3個是先天性聽力損失,;每年新增3.5萬先天性聾兒,每年新增3—4萬遲發性聾兒,藥物易感基因攜帶者(高危人群)約400萬人,聾兒的父母80%以上是聽力正常的。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提醒我們,關注耳聾出生缺陷、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耳聾基因的篩查工作意義重大。
我國新生兒聽力初篩主要采取『耳聲發射(OAE)』和/或『自動聽性腦乾誘發電位(AABR)』檢查。耳聲發射測試主要評估『耳蝸功能』。若中耳積液或外耳道異物時,會影響測試結果。耳聲發射技術無法檢測『聽神經功能』,若耳蝸功能正常、聽神經譜系障礙者不能被檢出。自動聽性腦乾誘發電位是以ABR為基礎的電生理檢查,反應了外周聽覺系統、第八顱神經和腦乾聽覺通路的功能。若初篩未通過者,需要在出生42天內進行復篩(OAE + AABR),復篩未通過者需轉診到專科醫院進行確定診斷及乾預。
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自2003年下半年率先在省內開展了新生兒(生後48小時左右至出院前)聽力篩查工作。篩查目標是:所有新生兒都應該接受聽力篩查;采取1—3—6月原則,即1個月內完成篩查、3個月內確診、6個月內乾預(助聽器、人工耳蝸),達到『高覆蓋、早發現、早確診、早乾預、聾而不啞』的目的。
據趙華賢介紹,遺傳性耳聾指的是由於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所致的耳聾,佔耳聾患兒的70%左右。每100個聽力正常的普通人裡就有至少5—6個甚至12個左右是『致聾基因的攜帶者』。即使聽力正常的夫婦,由於攜帶了致聾基因,也面臨生育聾兒的危險。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自2017年3月起開展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至今共做1439例,其中陽性報告78例,佔5.42%。 『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主要檢測遺傳性耳聾4個常見基因共16個高發突變位點。
趙華賢強調,聽力篩查正常的新生兒也有可能發生耳聾,如果聽力篩查和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同步進行,就可以實現新生嬰兒聽力的全面檢測,可以有效提高遺傳性耳聾新生兒的檢出率,極大縮短隨訪和確診時間,降低或避免耳聾的發生。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高齡產婦的增多,聽力損傷的患兒將上昇。呼吁整個社會和家長共同關注新生寶寶的『耳健康』,早發現,早乾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一旦確診為聽力損傷的患兒應及時到醫院的專科進行相應的醫學乾預。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紀念抗戰勝利76周年:傳承愛國救國的精氣神
- 截至9月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 中秋假期火車票明起開售!疫情對出行有影響嗎?
- 暴雨黃色預警: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 多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積極評價中國舉辦服貿會
- 布隆迪政府呼吁停止將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
- 專訪:愛爾蘭和中國深化服務貿易合作機遇『巨大』
- 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 約90多萬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