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通訊員 孫麗霞 劉卓) 帕金森病又名震顫麻痺,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帕金森患者也越來越多,帕金森病導致的各種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沈重的負擔。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據資料統計,約有將近80%的患者,在到醫院接受診治前,對疾病了解甚少。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下面請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何海珠與大家聊聊關於帕金森病的一些問題。
帕金森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和平衡障礙。
靜止性震顫
靜止性震顫是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的首發癥狀。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典型者表現為一種『搓丸樣』震顫。震顫頻率為4~6Hz。隨著病情的進展,震顫逐漸波及整個肢體,甚至影響到軀乾及頭面部。在情緒激動、應激、焦慮時震顫愈發明顯。強烈的意志可暫時抑制震顫,但過後反而有加劇的趨勢,睡眠或麻醉時完全消失。
肌強直
肌強直患者自身的感受是肌肉僵硬感,活動時很費力、沈重和乏力。
動作遲緩
動作遲緩常常是帕金森病患者最致殘的癥狀,影響日常生活中諸多動作。患者臥床時翻身和從坐位起立均感到困難,系鞋帶、扣鈕扣、穿脫鞋襪、洗臉、刷牙和剃須等動作緩慢,完成困難;書寫時字越寫越小;走路拖步、步距變小(碎步),嚴重者起步困難,不能邁步(凍結步態),而一旦邁步,就以較小的步伐向前衝,越衝越快,不能及時停步,轉彎困難,稱為『慌張步態』;面部表情肌肉受累,缺乏表情,雙目凝視,呈『面具臉』;口、舌、?、咽、聲帶部位肌肉受累則可表現為吞咽困難、流涎、語音變低、口齒不清等。
平衡障礙
在疾病的中晚期,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平衡困難。
自主神經系統障礙
頑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出增多。
此外,何海珠主任表示,帕金森病患者還會有言語障礙、語音變低、發音呈爆發性、咬音不准、使旁人難以聽懂。患者大多有情緒低落,甚至懮郁癥狀。
"治療上,要對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采取全面綜合的治療。"何海珠主任說,治療方法和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運動療法、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其中,藥物治療為首選,且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治療則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目前應用的治療手段,無論是藥物或手術治療,只能改善患者的癥狀,並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更無法治愈。因此,治療不僅要立足當前,並且需要長期管理,以達到長期獲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紀念抗戰勝利76周年:傳承愛國救國的精氣神
- 截至9月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 中秋假期火車票明起開售!疫情對出行有影響嗎?
- 暴雨黃色預警: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 多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積極評價中國舉辦服貿會
- 布隆迪政府呼吁停止將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
- 專訪:愛爾蘭和中國深化服務貿易合作機遇『巨大』
- 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 約90多萬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