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健康
搜 索
哈醫大腫瘤醫院省內率先開展腹腔熱灌注療法
2019-05-05 16:19: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李宴群 衣曉峰)胃癌是我國消化道腫瘤中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超過50萬例。由於該病早期癥狀輕微、隱匿、與胃部良性疾病相比較無特異型,或患者未給予足夠的重視,80%的病人臨床診斷胃癌時已經達到進展期。進展期胃癌患者中生存期限已無法通過手術切除得以延長的情況主要有:血行轉移至肝、肺、骨等腹腔外髒器;淋巴轉移至左側鎖骨上、雙側腹股溝等非局限於腫瘤區域淋巴結。這些已經發生遠處轉移的進展期胃癌是可以通過常規檢查或PET-CT檢查在手術前得以明確的,通常是臨床醫生建議患者放棄根治性手術計劃的依據。此外,進展期胃癌還有一種手術前難以通過各種檢查發現的廣泛擴散的形式——腹膜種植轉移。

  胃癌患者死因中,腹膜種植轉移約佔60%以上

  據哈醫大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二病房主任王寬教授介紹,胃癌的發生起源於最內層(粘膜層),隨著發展演進,對胃壁的侵犯逐漸加深,浸透胃壁全層,直至胃癌細胞浸出最外層(漿膜層),從原發的胃部脫落游離於腹腔內,定植於腹腔內各個髒器表面和腹壁內側面,形成類似於針尖大小、小米粒大小或更大的癌結節。開腹手術中見到這些種植結節時,外科醫生會終止手術並告知家屬,因為這種情況下已無延長患者生存的可能,手術切除原發病灶是徒勞的,臨床稱之為剖腹探查術或『開(腹)關(腹)術』。從胃癌脫落至腹腔到肉眼可見的種植癌結節的出現,需要多長時間尚無定論,但是,已發現腹膜種植轉移的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限約為6.4個月。據統計,全部胃癌患者(包括根治性手術後的患者)死因中,腹膜種植轉移約佔60%以上,終末臨床表現為逐漸加重的惡性腹水、惡性腸梗阻。

  胃癌的腹膜種植轉移的治療成難題

  胃癌的腹膜種植轉移的治療還是個無法破解的難題。手術刀無法完全切除這些結節,即便能夠處理掉可見的、可觸及的結節,更為可怕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但已無處不在的游離胃癌細胞,它們潛伏在哪裡?何時演進為可見的結節?外科手術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由於這些種植結節的存在、發展不依賴血管供養且面積廣泛,放射療法亦收效甚微。長期以來,全身靜脈化療是這類病人的無奈選擇,盡管隨著時代發展,新的化療方案和藥物層出不窮,但胃癌種植結節的形成與發展不再依賴血管供養,所以通過靜脈系統給藥的方式很難達到腹膜及內髒漿膜表面,化療藥物透過血管腹膜屏障的效率有限,加大藥物劑量而對免疫系統和骨髓造血系統的副作用又是災難性的。

  43°生理鹽水可清除癌細胞

  如何破解這個困境?研究表明,腫瘤細胞41度以上極難存活,而正常體細胞能夠耐熱極限可達43度。歐美醫生首次提出並設計了腹腔熱灌注技術療法,通過精密控溫儀器、循環灌注、持續充盈腹腔空間及內髒間隙的加熱43°生理鹽水,熱效應直接殺傷結合機械性衝刷效應,達到清除腹腔游離胃癌細胞和3mm以下微小結節。在腹腔熱灌注療法基礎上疊加化療藥物作用,即為腹腔熱灌注化療。在上述已存在的作用機制上,選擇耐熱穩定且可以和熱療增敏的藥物,加入到灌注療法中,對腹腔游離胃癌細胞和腹膜種植結節形成『聯合圍剿』,達到延長病人生存期的目的。

  哈醫大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二病房王寬教授的臨床研究團隊於2016年在東北地區率先將腹腔熱灌注化療應用於腹膜種植轉移的進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療中。經過嚴謹的灌注藥物篩選、協同的全省靜脈化療方案的確定、患者生存期的隨訪比較,獲得的結論是該療法較為安全、與傳統療法比較效果確切。

      經了解,目前為止,王寬教授團隊已積累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腹膜種植胃癌病例70餘例,絕大多數腹膜種植胃癌患者生存期限已經超過文獻報道水平,超過半數患者帶瘤生存狀態穩定,在密切隨訪中。更為喜人的是,其中少數病例甚至重新獲得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機會。從2年來的臨床應用獲得的經驗中,王寬教授認為腹腔鏡微創輔助下的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較為安全、患療效者收益確切、推廣應用前景樂觀。據了解,王寬教授研究團隊已經設計了更大規模的臨床治療研究,其研究方案已得到國際臨床研究網站注冊批准,有望造福更多腹膜種植轉移的晚期進展期胃癌患者。

責任編輯:陳芳薇
【專題】科學抗癌 關愛生命 哈醫大腫瘤醫院健康文化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