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末伏的最後一天,長達40天的『三伏』終於從人們的生活中走了出來,8月20日出伏,宣告今年的伏天正式結束。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伏,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動』的最熱時日,每年的『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間。
告別了『三伏』,是不是意味著告別了夏天呢?羅澍偉認為,理論上說應是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後的第四天,就將迎來標志著暑熱行將結束的『處暑』節氣。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大部分地區仍會處在炎炎夏日當中,不會馬上涼爽,人們還要當心『秋老虎』發威。
所謂『秋老虎』,是指出伏後短時間回熱到35攝氏度以上的天氣,大多發生在每年公歷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氣候特征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
『「秋老虎」有時來得早,有時來得晚,有時還會去而復返。清代的《清嘉錄》總結說:「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秋老虎」帶來的暑熱天氣依然要維持半個月以上,但總的來說空氣濕度大減,晝夜溫差開始增大。』羅澍偉說。
出伏後天氣日漸乾燥,人們易患乾咳少痰、口乾舌燥、鼻咽不適等『秋燥』之癥;又由於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易感疲勞,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秋乏』。
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對付『秋燥』,首先是及時補充身體水分,經常喝稀飯、清茶、菜湯、豆漿等;常食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蘿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類、蓮藕、銀耳、百合以及各種新上市的時鮮水果;一日三餐,應多清淡,少油膩,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飲食。
為有效驅除『秋乏』,羅澍偉建議,若遇天高雲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戶外走走,適當做些有氧運動,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經常按摩和梳理頭發,保持頭腦清醒;適時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境,緩解壓力;注意勞逸結合,早睡早起及午間小憩。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揭牌2021/10/14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 二連浩特全員核酸檢測
- 神舟十三號發射時間定了! 三人乘組名單
- 2022年度國考即將報名 計劃招錄3.12萬人
- 國家統計局: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
- 多國聯軍打死108名也門胡塞武裝人員
- 美國加州阿裡薩山火持續蔓延 附近居民開始疏散
- 挪威男子持弓箭射向路人已致5人死亡2人受傷
- 法國官方敦促民眾在明年夏季之前仍須對疫情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