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孫麗霞 葉鴻)『老掉牙』這一誤區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現象,亦或是一種增齡性改變。然而,人到80歲還有20顆可咀嚼的功能牙,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衡量口腔健康的標准之一,也稱為『8020』標准。在全國愛牙日來臨之際,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口腔科主任劉玉芝提醒,年齡不是牙齒脫落的罪魁禍首,牙周病纔是。口腔疾病中,牙周炎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首位因素。由於大眾對牙周疾病的認識不足,使牙周疾病的治療率相對較低。
據劉玉芝主任介紹,牙周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牙周炎等,牙齦炎是單純累積牙齦組織的炎癥,主要表現是牙齦出血和口臭,如若忽視會使疾病加重,最終發展為牙周炎。牙周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牙齦、牙槽骨、牙周膜等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癥狀是牙齦出血、牙齦退縮,進而出現食物嵌塞、口臭,隨著牙周支持組織的喪失,牙齒開始松動移位並出現牙周膿腫。牙周疾病除了會影響咀嚼、言語、美觀等功能外,還可加重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不僅危害全身健康,而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所以,當牙齦出血或疼痛、持續的口腔異味、牙齒松動、牙縫擴大等都是口腔不健康的表現。
『預防、治療控制或補救牙周病,大致有幾個階段要注意。』劉玉芝主任說,0-6歲是口腔衛生習慣養成階段;7-12歲是口腔衛生習慣教育階段;13-18歲是口腔衛生獨立自主維護階段;25歲左右是警惕預防初期牙周病階段;35歲左右是治療控制早中期牙周病階段;45歲左右是治療控制中晚期牙周病階段;55歲左右是治療控制晚期牙周病、補救缺失牙齒階段;65歲左右是中止牙周病損害、修復牙列功能階段;70歲左右是修復全牙列階段。牙周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許多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預防大部分的牙周疾病,如早晚正確的刷牙,使用漱口液、牙線、牙間隙刷,咀嚼口香糖等都有益於口腔健康,遠離牙周疾病。此外,一定要從小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看牙醫,采取必要的預防或治療措施。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道裡區家熱企均已具備條件 供熱單位客服電話看這裡2021/10/13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公安部:10月20日起新增110個城市啟用電子駕駛證
- 10餘省份開打新冠疫苗加強針,你的疫苗打了幾針?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例 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 國務院教育督導辦要求確保中小學生學籍『人籍一致』
- 鼓勵民眾放棄塑料瓶飲用水,巴黎啟動『免費飲水』
-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美國消費者通脹預期達歷史新高
- 皮尤調查:過去十年美國家庭數量增長率達最低點
- 《魷魚游戲》現實『參賽者』 為還貸再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