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很多,有人認為該吃,因為它有利於補鈣,還能增加蛋白質供應。但也有人認為沒必要吃,因為有研究結果說,補鈣對預防骨質疏松沒好處。也有人看到有文獻報道,多吃乳制品反而容易發生骨折,甚至還聽到科學新聞說,鈣補多了會招來心髒病等等。
這些話聽起來非常混亂,其實真相並沒那麼顛覆。首先,因為飲食習慣不同,在美國和歐洲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在中國不一定適用;其次,國外研究中所說的『多吃』,和我們以為的『多吃』,數量也很可能差得很遠。
中國人每天平均的膳食鈣攝入量是400毫克左右。即便額外喝進去一斤牛奶(約500毫克鈣),或者服用含鈣500毫克的鈣片,也只有900多毫克,遠遠達不到1400毫克這個對心髒有害處的數量。
對老年人來說,吃夠蛋白質對維持肌肉也很重要。肌肉衰減了,人就更容易跌倒發生骨折。此前已經有無數研究提示,奶裡的乳清蛋白對維護肌肉有好處,酪蛋白也有幫助。
最近在BMJ上發表的一篇最新營養乾預研究發現,至少對高齡老人來說,還是把鈣和蛋白質吃夠為好。研究者把平均年齡86歲的老年人分成兩組,一組是對照組,一組是營養乾預組。所謂營養乾預,就是改變受試者的食物,或者補充某種營養素。
研究開始的時候進行了測試,這兩組老人身體中都不缺維生素D。不過,老人們的蛋白質攝入量有點少。每天鈣攝入量為700毫克,蛋白質攝入量為58克。和對照組相比,營養乾預組的老人每天額外增加了半斤牛奶,再加20克奶酪或者100克酸奶。這樣,他們每天的鈣攝入量增加到1142毫克,蛋白質攝入量增加到69克。
兩年過去,比較兩組老年人的跌倒風險、骨折風險和髖部骨折風險,發現增加鈣和蛋白質攝入這一組,明顯表現好得多:骨密度略有提昇,跌倒風險降低了11%,骨折風險降低了33%,髖部骨折風險降低了46%。
按目前的研究信息,對奶類補鈣的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通過每天增加一杯牛奶(或相應鈣含量的酸奶、奶粉等),使每天的鈣攝入量達到800毫克,不僅增加蛋白質、鈣及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A、維生素K的供應,對心血管健康也是有益無害的。
2.老年人尤其應當注意保證鈣和蛋白質的攝入量。無論是牛奶、酸奶還是奶酪,每天吃點乳制品,對維持肌肉健康有好處,對預防跌倒和骨折也有幫助。
3.如果您有牛奶急性、慢性過敏之類的問題,喝牛奶容易長痘痘或有其他不良反應,那麼需要避免吃乳制品,但要增加其他食品如豆制品(豆腐乾、水豆腐、豆腐千張等)、低草酸綠葉蔬菜(小白菜、小油菜、芥藍菜等)、小魚小蝦等來把鈣補夠。
4.如果喝牛奶後容易脹氣、腹瀉,可以選擇酸奶。酸奶既容易消化吸收,鈣的利用率也非常高(乳酸有利於礦物質吸收利用)。在酸奶當中,建議選擇含糖不太高的品種(100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於12克,或更低)。瘦弱消化不良者還可以選擇奶酪來替代牛奶。
5.如果真的不喜歡牛奶的味道,冬天又覺得酸奶太涼,可以考慮把牛奶/奶粉/奶酪和其他食物混合食用。
關於牛奶的美食做法推薦如下:
推薦吃法1.把牛奶加入到各種面食品裡,用牛奶替代水來揉面團,美味又營養。
推薦吃法2.把牛奶或奶粉加入到熱大米粥、熱燕麥粥、熱醪糟湯、熱玉米糊糊裡,加強早餐營養。
推薦吃法3.把牛奶加入到熱紅茶或熱咖啡裡,當成美味飲品喝下去。
推薦吃法4.把奶酪加到面包、饅頭片、餅等主食品裡。如果你的早餐本來不油膩,沒有油條、油餅之類,也沒有肥肉流油的包子、餡餅,那麼早餐加20克奶酪,並不會導致肥胖。
推薦吃法5.用脫脂牛奶替代水來蒸蛋羹,味道沒有明顯改變,但鈣和蛋白質會更多。
只要真的想獲得其中的營養,總能找到美味又方便的吃法!
文/范志紅(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科協聘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民兵馳援,小山村『亮燈』了!"2021/11/12
- 黃軒談從影14年心態變化 稱演員應和觀眾保持距離2021/11/02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電價改革『滿月』有啥新變化?電力供應偏緊是否緩解?
- 規范臨時用地政策出臺 堅決防范用地『臨時變永久』
- 新冠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或將持續多年 如何釋放壓力
- 超大型平臺要承擔更多責任義務 讓平臺經濟規范中發展
- 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岳』連續4次居全球超算榜首
- 被訴蔑視國會 特朗普前顧問班農投案,將出庭受審
- 白波邊境難民危機昇級:波蘭出動水炮、催淚彈阻擋移民
- 俄國防部:五角大樓正積極開發和測試最新攻擊作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