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健康  >  育兒養老
搜 索
滿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層次需求
2021-11-29 17:08:48 來源:健康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布。這是自2000年以來,時隔21年再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發布的關於老齡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對做好新時代老齡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意見》既在指導思想和原則上與《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保持一致,又聚焦新時代新形勢、聚焦老齡工作,側重既定目標任務的落實,通過創新和完善政策舉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動老齡工作落地見效。

  營造人人參與的新局面

  『《意見》提出,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對未來一段時期的老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義深遠。』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說,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體現,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王海東表示,《意見》具有如下突出特點。首先,將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首要原則貫穿文件始終,強調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為做好老齡工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其次,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調地方政府要統籌各類資源,推進優質資源向老年人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此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供多元化產品和服務,強調調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積極性,注重發揮家庭養老、個人自我養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老齡事業人人參與的新局面。最後,強化地方和部門在老齡工作中的職責,壓實責任,推動落實。

  針對《意見》提出的『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教授解釋,『多元主體責任共擔』涵蓋兩個『轉變』。一方面,從單純的家庭養老或社會養老,向由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共同承擔相應責任轉變,激發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動性、針對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從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現代化轉變,『多元主體責任共擔』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風險梯次應對』,政府要制定政策法規,構建支持環境;市場要通過資源有效配置,實現服務轉型、供給增加;家庭要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作為老年人的情感寄托;老年人則應成為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最終在多方努力下,滿足老年群體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全面鋪開

  《意見》的一大亮點在於提出『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明確各地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

  『該制度明確政府應當承擔哪些養老服務、鼓勵哪些養老服務、扶持哪些養老服務。』杜鵬說,可將其理解為養老服務清單,便於老年人按需申請對應服務;也可理解為政府責任清單,即政府負責養老服務的遴選和確定優先保障機制,同時指導市場調整資源投入,優化服務供給。

  其實,早在2017年,我國就已試點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2017年3月28日,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納入試點。杜鵬介紹,2017年3月至今,廣東省、山東省、安徽省、貴州省、江蘇省已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逐步具備了在全國廣泛鋪開的條件,如今已上昇至指導性文件的高度。

  『該制度的基本做法,即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准和支出責任,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進行動態調整。從試點成效來看,該制度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有利於精准對接養老服務需求,提高基本養老服務效率和供給水平。』杜鵬說。

  加強失能老人長期照護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衰老與多病並存、醫療與照護共需等是失能老年人的真實寫照,也是家庭養老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意見》基於老年人健康特點和需求提出,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和保障,完善從專業機構到社區、家庭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員吳靜說,上述服務模式,回答了『做什麼、誰來做、怎麼做』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吳靜介紹,要推動地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有關要求,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評估和康復護理、心理支持等健康服務;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依托護理院(中心、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具備服務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做實全鏈條長期照護服務;加強技術賦能,發展『互聯網﹢照護服務』,積極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和護理型養老床位,帶動基層服務資源投入和能力提昇。

  『失能發生發展的因素非常復雜,開展預防性綜合乾預對於降低風險和延緩進展非常關鍵。』吳靜介紹,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指導下,中國疾控中心正在15個省份開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預防乾預試點工作,探索以疾控部門為技術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實施主體、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模式。該項目對失能(失智)高危老年人進行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及危險因素管理、膳食管理、體重管理、放松訓練、抗阻訓練、八段錦鍛煉等在內的系統預防和綜合乾預,將關口前移,以延緩老年人失能失智進程,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老年醫學科建設求量也重質

  老年醫學科是老年醫療服務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提出,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60%以上。如何實現『十四五』期間老年醫學科又快又好地發展?王海東說,國家層面將以『三個加強』精准施力。

  一是加強人纔培養。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同時,要同步建立起一支老年醫學人纔隊伍。今年8月20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已將老年醫學人纔納入緊缺專業人纔培養范圍。2021年,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共同努力下,老年醫學人纔首次被納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衛生健康緊缺人纔培訓項目,全國3291名老年醫學人纔正在各地接受專業培訓。

  二是加強業務指導。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老年醫學科建設和管理指南》,對老年醫學科的設置運行、人員配備、科室管理、人員配備作出明確規定。下一步,將按照這一規范加強對各地設置老年醫學科的培訓指導,同時把先進地區的經驗及時總結推廣到全國。

  三是加強督導考核。『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指標已被納入健康中國行動的監測評估和試考核指標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推動將這一指標納入《健康中國行動考核實施方案》。

責任編輯:陳芳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