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健康  >  醫藥資訊
搜 索
胃鏡檢查發現粘膜下腫物 黑龍江省醫院內鏡下完整切除病變
2021-12-08 15:41: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通訊員林穎 董宇翔)近日,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的陸以霞主任團隊,通過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的治療方式,成功為一名胃黏膜下腫瘤的患者進行了根治。患者術後恢復良好,5天後出院,出院前患者為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團隊特意送來了三面錦旗,分別贈給科室主任陸以霞、主管醫生朱永翠、肖紅霞護士長及全體護士,以表達心中感激之情。

  據了解,49歲的哈市市民李女士前段時間因為感覺胃裡不太舒服來到了黑龍江省醫院,通過胃鏡檢查發現一個胃粘膜下腫物,隨後住進了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陸以霞主任為其安排了進一步的超聲內鏡檢查,探查到病變起源於黏膜下層呈低回聲,初步考慮為胃粘膜下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性大。隨著腫瘤生長有繼續惡變和轉移的風險,遂建議患者行內鏡下切除治療。主管醫生朱永翠醫生告訴十分擔心,因其病變發現及時,病灶較小,可選擇內鏡下粘膜剝離切除術(ESD),不需外科手術也能根治性切除病變,李女士調整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在術前准備完畢後,陸以霞主任在靜脈麻醉下為李女士實施了ESD術,30分鍾左右即順利完成手術,內鏡下完整切除病變。術後李女士生命體征平穩,安返病房,消化二科肖紅霞護士長所帶領的護理團隊是有著豐富經驗且有溫度的優質護理小組,責任護士玄麗婷每天都細致的觀察李女士有無腹痛,黑便等不適癥狀,因其存在術後遲發出血風險,術後24小時需要臥床休息,為防止臥床時間長存在深靜脈血栓風險,還定時協助其翻身、做踝泵運動等等預防術後並發癥的發生。

  據陸以霞主任介紹,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它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等專用器械,將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主要應用於消化道的早期粘膜癌變及粘膜下良性腫瘤的切除,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可以達到根治效果,優勢明顯。陸以霞主任同時建議,40-50歲人群應定期進行胃腸鏡體檢(沒有任何癥狀也要做一次內鏡檢查),纔能早發現,早診斷,受益於內鏡的微創根治治療。

責任編輯:高宏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