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又有人極力提倡素食主義,引發網友熱議。
吃素究竟好不好?它能滿足人體必需的營養嗎?吃素的人更健康嗎?應該如何看待吃素這件事兒?中國工程院院士、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陳君石建議,人們應該回歸中國傳統的飲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食物。
-如果搭配得當,素食可以滿足人體營養需要。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足夠的營養學知識和相應的食物供應條件。
-沒有哪一個特殊生理階段的人不能吃全素。對於不同群體,關鍵在於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合理搭配。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食物搭配和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只吃素食不一定就比適當的葷素搭配更健康。
-研究證明,與中國傳統的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心血管病、癌癥、糖尿病等慢性病。
-營養學家提倡『平衡膳食』,倡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食物的飲食模式。
-吃不吃素是個人選擇,不提倡也不反對人們吃全素,但讓全人類都吃素不是我們的方向。
-吃素不一定能減肥,關鍵是能量平衡;運動是絕不可忽略的健康要素,吃與動兩者同等重要,提倡吃動兩平衡。
一問:什麼是素食?
『「葷素」不是科學家的劃分,而是人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分類。』陳君石說,所謂『素食』,指的是由植物性食物組成的膳食,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堅果等。相對應的,『葷食』,指動物性食物,例如雞鴨魚肉。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素食』在實踐中逐漸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分類名詞,如『全素』『半素』『魚素』『蛋奶素』等。
『我覺得不用分太復雜,分為「全素」和「半素」就可以了。』陳君石解釋,『全素』指雞鴨肉蛋奶魚任何動物性食物都不沾,而『半素』不是鐵板一塊,吃『半素』的人可以選擇性吃某一類或者兩類的動物性食物,例如有的人吃蛋類、奶類制品,但不吃除這些以外的動物性食物;有的人吃魚,但不吃除魚以外的動物性食物。
『有一點是明確的,無論吃「全素」還是「半素」,都不包括豬牛羊等紅肉。』陳君石說。
二問:吃素能滿足營養需求嗎?
素食能滿足人體必需的營養嗎?
『能,但是有個重要的前提——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陳君石說,這要求吃素食的人要具備足夠的營養知識。
素食能為人體提供哪些營養?陳君石指出,素食能提供所有人類必需的營養素,包括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能量。人的一生都要從食物中獲取所需的能量,以滿足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而糧食、蔬菜、水果、堅果等素食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
蛋白質。糧食、蔬菜、水果、堅果裡都有蛋白質,但蔬菜和水果裡的蛋白質少,糧食和堅果裡面的蛋白質相對多。蛋白質也有優劣之分,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氨基酸的組成、搭配越合理,蛋白質的質量越高。『所以為什麼說不要只盯著一種食物吃?從營養上來講,食物要搭配合理,使氨基酸相互補充,這樣能有效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陳君石強調,人們並不是必須要從動物性食物獲取蛋白質,如果搭配得當,完全可以從糧食、蔬菜、水果、堅果裡得到組成比較合理的氨基酸,滿足人體需要。其中,大豆是非常重要的優質植物蛋白來源,如果想通過素食獲取足量優質蛋白質,豆和豆制品不可或缺。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素食能滿足人體所需的脂肪,如植物油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必需的脂肪酸;植物性食物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動物性食物碳水化合物比較少。
維生素和礦物質。『絕大部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通過植物性食物的適當搭配獲取,滿足人體需要。只有一個需要小心——維生素B12。』陳君石說,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一般的植物性食物沒有或只含有極少的維生素B12,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但是,一些植物性食物經過發酵後會產生維生素B12,例如發酵的豆制品——豆豉、醬豆腐、臭豆腐等都含有維生素B12,可以滿足人體所需。
陳君石表示,如果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能把植物性食物進行科學、仔細的搭配,攝入多種和足量的植物性食物,做到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這樣的吃素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
三問:孕婦兒童吃素好嗎?
對於兒童、孕婦等特殊群體,只吃素食能夠滿足其必需的營養嗎?
『沒有哪一個特殊生理階段的人不能吃全素,關鍵在於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合理搭配。』陳君石說,例如孕婦需要多吃含鐵的食物,植物性食物的鐵含量不少,但不容易被人體所利用,糧食裡的鐵含量不低,但沒有肉裡的鐵容易被人身體利用,『如果了解了這些知識點,就知道如何采取針對性措施』。因此,對這些特殊群體而言,如果只吃素食,家人需要具備更為豐富、有針對性的營養知識。
『在文獻上可以查到,有少數世界級運動員是吃全素的,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當然這樣的人還是很少。』陳君石指出,一些吃素的人知道自己在某些營養素上比較缺乏,因此並不排斥吃營養素補充劑,例如維生素礦物質片,這也不失為一種補充辦法。
四問:吃素更健康嗎?
吃全素的人比葷素搭配的人更健康嗎?
『不一定,關鍵是「適當搭配,營養平衡」。』陳君石說,如果長期吃全素而沒有做到平衡膳食,容易造成營養缺乏,引發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中國傳統的膳食模式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的食物。』陳君石指出,大量科學研究證明,與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中國傳統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心血管病、癌癥、糖尿病等慢性病。
『中國現在慢性病上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膳食變得西方化,也就是動物性食物大量增加、植物性食物減少。』陳君石強調,營養學倡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動物性食物。
『這裡的主次非常清楚。』陳君石解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就是要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別聽信謠言而不吃主食,適當搭配雞鴨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喜歡吃什麼可以適量多搭配一點,注意動物性食物也要多樣化,也就是說最好什麼都吃一點,但什麼都不要多吃,做到適當搭配。
中國營養學會2016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6條核心推薦: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陳君石強調,這6條不是說只做到其中一條就行,必須全部做到纔能吃出健康。因此,除了在食物搭配上要遵循『平衡膳食寶塔』外,運動是絕對不可忽略的健康要素。吃與動兩者同等重要。
五問:吃素能減肥嗎?
很多人關心,吃素食是不是能減肥?
『是也不是,主要看你怎麼吃、如何搭配。』陳君石指出,人的體重為什麼會增加?因為其從食物攝取的能量大於其身體活動消耗的能量,即收入大於支出,與吃素還是吃葷沒有關系,反過來,如果人體消耗的能量大於攝入的能量,體重就會降低。
『雖然肥胖與遺傳基因有一定關系,但只要能做到能量平衡,就能維持正常體重。』陳君石強調,任何減肥方法都要考慮能量的攝入和消耗,把『吃』和『動』結合起來,『吃動兩平衡』是維持正常體重的關鍵。而在運動量相同的前提下,如果提供同樣分量的食物,則動物性的食物更容易使人發胖——相比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裡的脂肪較多,哪怕是看起來很瘦的牛肉,實際其脂肪含量還是很高。
『老百姓常說這個是健康食物,那個是不健康食物。其實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食物搭配和飲食結構是否合理。』陳君石舉例解釋,很少有人認為紅燒肉是健康的,但是為什麼不能偶然吃一塊甚至兩塊紅燒肉,飯後再加強鍛煉把它消耗掉呢?動和吃平衡,纔是真正的科學。
六問:要不要提倡大家吃素?
『從營養學家的角度講,我們不提倡也不反對人們吃全素。』陳君石指出,吃素和吃葷都能達到營養平衡,但都需要一定的營養知識;兩者相比,吃素要達到營養平衡更困難一些,全素對食物的搭配要求更高,例如植物性食物中優質、豐富的蛋白質只有豆類和堅果,吃全素就要在豆類上想辦法做文章,而雞蛋、牛奶、魚、蝦、雞肉等動物性食物中富含優質的蛋白質,搭配起來相對容易。
陳君石指出,人是一種雜食動物,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而吃全素或半素,都是個人選擇,『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強制規定國民是吃素還是吃葷,但讓全人類都吃素不是我們的方向。』
『從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需要減少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以減少慢病發病率。』陳君石指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推出一些新的植物性食物來代替傳統肉類,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而且有利於環保,應該受到鼓勵。
『但事情總有正反兩方面。』陳君石指出,一些企業推出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的『人造肉』,例如用豆類蛋白取代牛肉和豬肉,『一定會追求口味,如果口味不好,人們不會購買。但追求口味就有可能增加大量脂肪,因為油多的食物更好吃,這就可能導致所謂的「人造肉」比動物肉的脂肪含量不降反增,產生與人們預期相反的結果,值得警惕。』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全員晝夜奮戰 人機結合邊下邊清保暢通2021/11/22
-
釋疑|王力宏李靚蕾巨額財產怎麼分?孩子撫養權歸誰?2021/12/18
-
看的蛋疼!男子吃早餐雞蛋突然爆炸2021/11/29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污染防治攻堅戰明確8個戰役 美麗中國建設有了新時間表
- 合力遏制炒作『網紅兒童』現象 切實保護未成人合法權益
- 基礎研究人纔培養 如何選得對、留得住、教得好
- 這一年,我們重拳出擊粉碎新冠謠言
- 國家制裁大棒豈能充當國際人權治理工具
- 美軍或將開除2萬名拒絕接種新冠疫苗的現役軍人
- 沙特入境泰國一航班報告7例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
- 俄羅斯一煤礦發生險情 128名礦工全部疏散至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