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健康  >  龍江醫訊
搜 索
哈市二院專家:警惕類風濕性關節炎演變為肺纖維化
2021-12-27 17:3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衣曉峰 李 盼)隨著冬至的來臨,氣溫驟降,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極容易快速『反彈』,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在急劇攀昇,不僅累及關節和筋腱等組織,乃至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還會潛伏到肺裡『搞事情』,逐漸演變為肺纖維化,最終使肺功能嚴重下降。

  一個典型但並不少見的病例

  中華預防醫學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分會健康學組成員、哈爾濱市第二醫院職業病科主任劉曉文介紹說:現階段,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約在0.32%至0.36%之間,女性病例數量約為男性的3倍。除了家族遺傳因素,由於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大,精神狀態差,機體免疫系統失調,多種誘導因素綜合『發力』,抬高了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幾率。劉曉文主任告誡,當類風濕病引起了關節之外的表現,如肺部疾病為首要癥狀時,必須警覺起來,抓緊看醫生。

  今年55歲的陳大姐,兩三年前開始感覺胸悶,活動後呼吸困難、氣短、乏力、咳嗽,吃了好多種止咳藥和抗生素,也不見好轉。在接診這位患者時,劉曉文主任安排她驗了血,查了肺CT、肺功和心電等。在仔細查看CT片的同時,細心的劉曉文主任還發現陳女士的雙手已經嚴重變形了,經詢問病史了解到患者20年前患上了類風濕。

  而在CT片上,陳大姐的雙肺中下野呈現出了彌漫性網狀和結節狀陰影,且伴發胸膜肥厚,雙肺間質性改變。肺功能提示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降低』。結合陳女士長期類風濕關節炎病史,以及肺CT及肺功能報告結果,劉主任做出了明確診斷,認為陳大姐是類風濕關節炎釀成了肺纖維化,繼而誘發了乏力氣急、呼吸困難等不適。

  類風濕關節炎可連累到肺髒

  事實上,像陳女士這樣的病人,全身大小關節都容易被類風濕炎癥侵犯,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最常見,其次是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膝關節、脛關節等。劉曉文介紹說,患上類風濕後,約有30%的病例不只局限於關節晨僵、脹痛、變形,而且還會產生肺部病變,造成肺間質纖維化,每次活動後都覺得氣不夠用,臨床上也被稱為間質性肺疾病;其中有一大類是與結締組織病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在這些結締組織病裡,就包括了類風濕關節炎。

  大量的研究證實,高齡、吸煙史等多重因素是類風濕關節炎所致肺間質纖維化的幕後『黑手』。病人早期通常沒有不適感,但伴隨時間推移和不良誘因的持續刺激,肺部問題也就逐漸嚴重起來。通過肺CT檢查,可以確定患者肺部病變是多方面的,涵蓋了胸膜疾病、血管疾病及肺間質病等,而肺間質病則包括了間質性肺炎和肺纖維化,CT下可見磨玻璃影、蜂窩狀改變等。

  抓好如下六點可望改善預後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的肺纖維化,預防和治療的目標是類風濕與肺纖維化『雙雙達標』,以延緩臨床惡化時間,盡最大限度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為此,劉曉文主任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避免感染。減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一旦肺部感染,極易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埋下種種隱患;二是被確診者要接受系統規范的抗風濕治療,減輕並發癥,減少肺間質纖維化的幾率;三是戒除煙癮。習慣吸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容易加重肺間質纖維化;四是保持平穩心態,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治病信心;五是控制體重。要合理膳食,身體過重的話,關節的負擔就會被動『加碼』;六是適當運動,助益於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心肺功能,提昇機體免疫力。

責任編輯:陳芳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